独立商业作者,曾任《极客公园》执行总编。代表作:《ofo的终场战事》
农历蛇年春节前,有关医疗改革中的药品集采制度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被热议——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财新采访时,用——
「麻药不睡、血压不降、泻药不泻」来形容集采药的药效不稳。
就在几天前,医保药监局首次回应了这一说法,这条新闻再次登上微博热搜。
我在热搜当天邀请了某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S医生,录制了这一期播客。
这期内容不仅包含着一线医生在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类集采药品、器材、报销制度的实践挑战,也涉及过去医疗产业链中的商业生态是如何被彻底打破,而这一切,对于普通公民而言,意味着哪些权利的获得与丧失。
2019年,香港上映了一部以医疗改革为题材的电视剧《白色强人》(推荐大家观看)——这部医改剧的核心主题词是角力与平衡:一场改革中,各方利益纠缠、博弈,剧中构建了两个医生角色。
一个是绝对的正面角色唐明,身为医生,一心捍卫公立医疗的公益性,反对私有化改革;
另一个是亦正亦邪的「伪反派」医生 YT,心怀一定的政治野心,推动改革的背后亦有私心;
两个角色实际上是理想化与现实派的缩影与缠斗。
正如我们今天所聊到的医改话题,改革没有满分答卷,但处处充斥着两难,矛盾的表面张力,是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,但实际上,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——这部剧最后给出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结局,即,两位角色的不同价值观最终殊途同归,共同指向医者仁心。
我想,这也是面对这类沉重话题时,艺术创作者所能作出的最原始的呼吁。
与 S 医生的这期访谈,令我感触最深的有几点:
1.中国的中产缴纳着高昂的税,但在未来会被不断挤压生存空间——这次医改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医疗服务的两极分化:在集采制下,医疗会进一步普惠,这对贫穷的底层人群的确是福音,能够解决有医疗和没医疗的问题;富人自不必说,从来他们也不会选择公立医疗,改变也不大。但中产们在公立医院所能获得的医疗服务,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大打折扣。
2.医改和集采制度,已经彻底摧毁了原本的医疗产业链生态和供给间的平衡——这也是为什么《商业漫谈Jane's talk》这档栏目会涉及这个民生社会话题。公共利益空间的背后,也需要靠商业系统和生态去支持,而今日旧的秩序被打破,新的秩序尚未建立(或者不知能否建立),药品集采本质上是一种医药采购界的拼多多化。如何去理解这拼多多化,要去理解硬币的两面,情绪本身不起作用。
3.生态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。在今天的医疗场景内,年轻医生将会面临非常多挑战——医术的含金量本身就体现在丰富病例和场景的实操,而现有的医改体制会彻底改变这一点。
有关本期节目的更多思考,欢迎搜索并关注我的公众号「卫诗婕 商业漫谈」前往文章👉《和三甲医院聊了聊集采这件事》。
本期嘉宾:S 医生(北京某三甲医院主治医生 )
(注:为保护 S 医生,播客中的音频经过变声处理。)
03:56 上海政协委员批集采药:「麻药不睡,血压不降,泻药不泻」
05:14 本轮医改共分为三大部分:集采、DRG & DIP制度、医生的年薪制
08:45 现在全国的医改都是以三明医改为原型
10:20 过去「以药养医」,的确存在过度医疗
12:20 医改的磨合期将会非常漫长
1. 什么是集采?医疗体制改革的拼多多化?
13:56 集采招标现场,中标公司疯狂压价——「压得我目瞪口呆」
15:47 以前骨科一块钢板两万,也是买器械商服务的钱——他们会手术跟床协助和指导
17:44 因为利润太低,许多进口耗材商已经放弃招标了
18:44 现有情况下,年轻医生挑战很大
19:48 上述原因导致手术排期变久
21:01 医改的双刃剑:A面医疗普惠,B面质量下降
21:33 的确存在麻药不立刻起效、效果时长变短
23:00 手术耗材国产钢板,可能会有螺丝屑
2. 原研药、仿制药和国产仿制药
24:53 原研药的专利期的保护,是为了让创新可持续
26:00 仿制药也不容易,工序、流程、细节、辅料都还得自己探索
26:49 集采药中的大部分都是仿制药,仿制药相比原研药,确实普遍效果差一些
29:16 集采药的确实现了医疗普惠,蓝领、农民将大大受益
30:54 动的是中产的利益:以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准将会大大降低
31:34 目前集采药里还有进口药,但进口厂商可能被逐渐熬走
32:25 一些长期病患的利益也会受损
3. DRG 和 DIP 制度是什么,有什么影响?
36:17 DIP:根据不同病种将报销上限打包,「假设阑尾炎手术的上限就是1000元」
38:00 DIP下,医院治疗病人可能亏钱,导致一些疑难病患容易被拒收
39:00 医德高尚的医生收了病人,就自己遭殃
40:36 制度变化频繁,医院的动作也相应变化
42:15 完全按照治病的原则救治,可能会混不下去
44:01 超 DRG 的病人往往是特殊病人,收了就赔钱,不收良心过不去
46:21 频繁爆出医院倒闭的消息,一些三甲医院也亏钱
47:20 住院医师15万年薪——医生变成收入性价比极低的职业,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
48:34 「灰色收入没了」
50:08 年薪制后,可能会有更多公立医院医生跳槽到私立医院
52:52 工作10年,S医生在不久的将来年薪可能变成20万——「可能只能回老家了」
53:29 「我本心当然想做个好医生,但临床上非医疗的问题,让我痛苦」
54:29 「我不愿意别人叫我『白衣天使』,我也只是个普通人」
加听友群👇
有关主理人:卫诗婕,独立商业作者,曾任《极客公园》执行总编,早年任职于《人物》、GQ报道、字节跳动。代表作:《ofo的终场战事》、《罗永浩:薛定谔的理想主义》、《朱一旦的枯燥生活》、《中东社交十年风云:金矿、折戟、浪潮再起》、《下一站,沙特》等。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、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、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、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。
有关「商业漫谈」:这是一档关注科技、商业、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,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。聚焦商业趋势、伦理、竞争、价值。
「打捞时代碎片,文字对抗时间。」
微博:卫诗婕SJ_Jelyne
小红书:诗婕Jane's talk
🔥 小火炉播客
让播客被更多人看见🎉
让更多播客主赚到钱🎉
访问了解更多:https://xiaohuolufm.com